新葡32450-欢迎莅临

    第二十三期本科生专业文献研读活动成功举办

    2023年4月1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十三期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在公共教学楼1504教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王莅老师主讲,研读文献为《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费尔巴哈章〔Ⅱ〕),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十余名本科生参加活动。学生会学术部陈泽惠同学主持本次活动。

    王莅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序言和第〔Ⅰ〕手稿,并强调阅读经典著作必须深入文本,研读细节,理解思路。他指出在阅读该篇目时应当注意不同版本差异与文献编排问题,并从本篇目的文献状况入手,介绍了大束手稿与小束手稿,区分了逻辑化、去体系化和半体系化三种文献编排模式。

    接下来,王莅老师从时间线索、逻辑线索和思想线索三方面阐释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鲍威尔的批判。随后,王莅老师基于巴加图利亚版本《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梳理了第〔Ⅱ〕手稿的基本结构,总结了九大问题,对比了中文版和原始手稿编排的差异。

    随后,王莅老师从九大问题入手对文本进行详细释读。在释读中,王莅老师首先强调马克思与鲍威尔在实现人类真正解放的条件上存在重大差异——鲍威尔认为,人类解放要靠政治解放,政治解放则以宗教解放为前提。马克思则指出只有将宗教批判纳入市民社会批判的视角,才有可能批判政治国家本身,进而导向对市民社会的批判。王莅老师向同学们阐明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讲解了对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的讨论如何推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并说明了唯物主义与历史观结合的必然性。随后,王莅老师对分工与私有制的关系、分工与社会异化的关系进行剖析,指出当引入分工作为分析生产力内在结构的中介后,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的矛盾才被解开。同时,王莅老师依次阐明了作为共产主义物质前提的生产力的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论和要点等问题,并引向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要义——“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他分析了全部旧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破产和对费尔巴哈及其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再批判两个问题,点明“唯物主义历史观视域中的人是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关系,而非抽象意义上的人类”。

    最后,王莅老师进行文本总结,阐明了对鲍威尔的批判之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影响,指出马克思与鲍威尔的“思想姻缘”勾勒出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全部过程。他总结了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的论战方式和原初语境,强调本篇目需要与《圣布鲁诺章》互文阅读,为同学们深入阅读提供了思路。

    在本次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通过王莅老师认真严谨而富有深度的讲解,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解,而且接触了文献学的相关方法,对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也更加高涨。

20

2023.04

- 分享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