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32450-欢迎莅临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丨张雷声:建构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发展水平,建构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特性和定位,其体系建构呈现出纵横交错的“立体架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统一、逻辑整体和历史整体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从坚守中国自己的立场、构建中国自己的理论、表达中国自己的话语三个方面体现出“中国自主”的要求。建构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必须要有“方法论自觉”。“方法论自觉”,从根本上说,就是在体系建构中对唯物辩证法的自觉把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论;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不仅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理论武器,而且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根基。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体系建构 中国自主 方法论自觉



    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的基本内容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等问题,多年来,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大主要组成部分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原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理论表达;也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还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历史和逻辑发展的角度在经典文本中阐释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显然,这些看法虽然不同,但并非相左,在一定意义上它们还是具有互补性的。从这些不同看法的互补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整体性。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为基本元素单位组成的有机整体。但是,在理解以三大组成部分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问题上,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整体不是各部分的量上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机整体,是一个在质上与部分完全不同的东西,其中存着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和相互作用。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把自然界看成一个“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一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样也是一个要揭示各组成部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原理的总体。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整体不一定会完全整合各组成部分的内容。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要揭示两大类客观规律的,即一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一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灵魂。只有围绕这一灵魂的各部分的、能够构成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才真正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整体,体现了思维的系统性和理论原理的系统性。系统的整体思维和原理的系统思维是一致的,系统是整体的一种表达方式,从系统的观点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系统的术语和手段表达出来,形成理论原理的整体性。当然,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构成上,需要我们改变一下思路,即从由集合构成的整体转向“不可分割性”的整体,以实现真正的整体性。由此可见,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基本的特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的最基本的方法,没有整体性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果不从整体出发,就无法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无法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更不可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适性。所谓普适性,指的是某一事物比较普遍地适用于同类对象或事物的性质,事物的普适性源于事物的共性和规律。理论原理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适性,是由它所揭示的客观规律的内容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揭示的客观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及其发展规律等,是普遍存在的,只要有自然界、有社会,有人和人类社会,以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就必然会存在这些规律,这些规律也就必然会发生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对更为广阔时空领域的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高度提炼和概括,证明了自身的科学性。既然科学的理论原理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那么,它必然会适用于人类普遍应用的需要,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普遍和根本的指导意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正是通过它的普适性得到说明的。只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在不同范围的实践中怎么运用规律分析问题所产生的效果可能会是不同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适性。


    再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结构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丰富、体系严谨,体现为一系列范畴、观点、方法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整体结构。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构性,学术界或是以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为层次来反映其结构性特点,或是以立场、观点、方法为层次来反映其结构特点。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体系,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关键在于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把握其内在规律性的东西。然而,对本质的把握,对内在规律性东西的把握,是需要在准确界定层次性的基础上,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的。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具有根本性和普遍意义规律的总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并且,这些具有根本性和普遍意义规律的总结可以集中概括为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学术界关于从上述两个方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体系的层次,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如何从结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成“一块整钢”,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体系的内在严密性,则需要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定位、形成,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的角度,作出内在逻辑层次关系的分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定位上,我们可以在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世界观、方法论的运用三个层次及其逻辑关联上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构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上,我们可以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立新世界三个层次及其逻辑关联上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构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上,我们可以在物质世界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抽象层次原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理、不同社会形态发展的原理三个层次及其逻辑关联上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构性。唯有如此,才能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结构作出整体描述。


    最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发展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原则,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性、革命性的高度统一,从而也因此决定了它本身就具有发展的规定性,时代进步了,实践变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然要发展。并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可能穷尽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的一切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认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他们只能在那个时代的条件下作出认识,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他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一旦条件发生变化,他们的理论是要被纠正的。因此,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可能仅限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论述,必须包括在历史长河中,后人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进行分析所揭示的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性体现了它的完整性。


    依据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性的理解和定位来建构其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系就未必只是从一般意义上展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板块结合模式,也未必只是从具体意义上展现的唯物辩证法、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理想的体系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系将呈现出纵横交错的“立体架构”。从共时性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是由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矛盾论、系统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实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原理等构成的;同样,我们也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是由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的辩证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进一步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形成的具体规律,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定和历史的必然性等构成的。这一从共时性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成内容的理解,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成内容的逻辑整体呈现。从历时性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包括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提炼和概括出的基本原理,而且还必须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在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体实际中,对这些基本原理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日益聚拢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所形成的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定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这一从历时性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成内容的理解,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成内容的历史整体呈现。只有纵横交错,把共时性和历时性统一起来,把逻辑整体和历史整体结合起来,才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的基本内容上反映出时代性、实践性、发展性,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的“中国自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的问题,并非一个对理论内容作出排列组合的简单问题,而是涉及理论主题、逻辑起点、基本范畴、发展脉络、框架结构等方面的设定及创新性发展问题。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我们另论。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要如何体现出“中国自主”的要求,为科学的体系建构做点准备。


    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中,必须要坚守中国自己的立场。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包含了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论述中提炼和概括的基本原理,而且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系内容。对这一体系内容的认同本身就是建立在坚守中国立场的基础上的。在这一体系建构中,坚守中国自己的立场,一是要坚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根本在于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已经证明,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代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之所以能高高飘扬,就是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已经证明,党的先驱者们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改造中国社会,创下了在坚守中国立场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业。二是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而这些优秀文化所包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学术思想和治理智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文化之魂和资源宝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强调:“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让世界了解中国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让世界知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成果,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具有中国自主性的关键。三是要立足中国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空中楼阁,不能束之高阁。只有面向实际、与实际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具有生命力。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各种重大问题,不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整体建构。坚守中国立场并不意味着关起门来搞研究,在立足本国实际的基础上还必须吸收借鉴国外的有益成果,但不是不加分析地照抄照搬,不是把西方的学术理论和思想观点奉为“经典”和“真理”。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


    我们在吸收借鉴国外的有益成果时不能丢失自我,不能丧失中国立场。


    其次,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中,必须要构建中国自己的理论。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体系建构的研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从习近平的重要论述中,我们看到,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必须要构建中国自己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上要坚持“两个结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对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时代课题作出了深邃思考、深入研究和科学回答。从这些创新性理论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基本原理,用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建构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面向现实的“真用”上要回答“四个问”。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面向现实“真用”的鲜明特点。只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和解决世界和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才能以历史的视野审视世界、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新性发展、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自主建构。三是在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构建上要做到“三方面创新”。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是建构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手段和路径。“中国自主”,关键就在于如何体现中国的主体性和原创性。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研究起点上,站在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研究起点上,站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研究起点上,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上,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看法,才能真正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世界学术体系百舸争流、百家争鸣,中国要在世界学术境遇中立足并得到发展,就必须要拥有自己独立的理论。


    最后,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中,必须要表达中国自己的话语。表达中国自己的话语与坚守中国自己的立场、构建中国自己的理论是高度统一的。所谓话语表达,并非单纯的语言表达方式。话语首先是作为语言学范畴的概念提出来的,它首先表现为研究成果的语言表达方式,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从思想层面来认识话语。即在话语的“语言表达方式”背后,必然会存在着一种支配语言表达的力量,这就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从而话语也就表现为思想控制的语义。因此,可以从语言表达方式与思想控制的语义相统一上来把握话语。在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中,既要注重体现语言艺术,更要注重在把握时代精神的基础上保障意识形态安全。


    在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中,要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说中国话语。所谓中国话语,讲到底,就是要在自觉地植根中国土地、敏锐捕捉中国人民的实践活动、思维活动的基础上体现中华民族精神、风格和气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其话语应该凝结并表征着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时代变化和实践探索中的思考,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思考。只有当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用中国话语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学科并建构起科学的体系时,我们才可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创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学科、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是属于中国的。


    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中国话语,要以“术语的革命”为先导。“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着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


    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系构成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已被实践和历史检验的话语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实际,以主流意识形态、国家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等术语,在原有话语中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已被实践和历史检验的话语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主义实际,从社会主义本质、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术语的革命”。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在内容的发展创新中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过程,是一个对话语进行打磨、创造并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革命性变革过程。


    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的方法论自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的“中国自主”,对研究者提出了“方法论自觉”的要求。习近平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要“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习近平重要讲话的字里行间实际蕴含着“方法论自觉”之意。“方法论自觉”,从根本上说,就是在体系建构中对唯物辩证法的自觉把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方法论;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不仅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理论武器,而且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根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和教学中,体系建构和内容把握是统一的。体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框架;内容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应具有的时代性和实践性,即必须有问题导向,对时代问题和社会问题作出解答。从本质上看,体系建构可以使内容把握系统化、规范化,并规定问题研究和解答的逻辑思路;反过来,问题研究和解答又能够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体系的建构,推动体系建构的严整和深化。如何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作出研究,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面对时代问题和社会问题能够作出解答,如何实现体系建构和内容把握的高度统一,关键就在于“方法论自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告诉人们,必须要自觉掌握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最先由马克思提出,然后经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发展而形成了体系化的基本内容。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强调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世界就表现为一个有机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事物则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揭示了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恩格斯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即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在唯物辩证法中,对立统一(矛盾)学说贯穿其全部内容,如列宁所说,我们“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


    因此,对立统一(矛盾)学说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二版跋”中,对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作过经典的阐述。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国的时髦东西,因为它似乎使现存事物显得光彩。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空论主义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强调了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不同,说明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性和发展变化性。唯物辩证法作为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内容。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体系,首先必须要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告诉人们,必须要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在改造世界中建立新的世界。唯物辩证法作为寻求无产阶级解放并最终实现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立新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的发展、认识与实践、真理与价值、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等基本原理,是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工具,在这些认识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人类社会基本结构和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如列宁所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剖析,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的揭示,以及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发展的分析,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憧憬,是建立在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分析;没有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可以认为,唯物辩证法及其运用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分析能够真正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显然,唯物辩证法对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现实作出的实际运用和理论展开,正是通过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引导无产阶级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去改造世界、建立新世界。改造世界、建立新世界是建立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之上的,认识世界是通过实践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把握真理,而改造世界则是根据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实现自己的目的和价值。认识世界不仅是为了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如何去改造世界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指明了人类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指明了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正确道路。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中,“方法论自觉”充分地表现为,在自觉把握唯物辩证法内容的基础上,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达到改变世界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告诉人们,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时代问题和社会问题形成的新的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是和科学阐释并解答时代问题、社会问题紧密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和自己时代的接触和结合中,是在关注和研究自己时代提出的最迫切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重大问题中丰富和发展自身并不断得到创新的。创新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实际的结合之中,创新的基点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及其运用,离开这一基点,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新就会偏离正确轨道。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不仅恩格斯强调过:“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而且列宁也作过说明:“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在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时代问题和社会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创新时,我们无论如何是不能离开唯物辩证法来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时代问题和社会问题形成新的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了重要创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时代问题和社会问题,写下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以及《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我们党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树立了光辉典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时代问题和社会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基本原理,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时代问题和社会问题,研判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的基本原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系和内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最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如果没有始终对唯物辩证法的坚持和运用,没有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分析并回答重大的现实问题,以及对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把握,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从理论上来说,就不可能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 毛泽东文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9]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03

2022.10

- 分享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