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32450-欢迎莅临

    杨凤城教授寄语:且做山间溪水,堂堂穿山而奔

    杨凤城,1963年10月生,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高等院校教学研究专业理事会会长。曾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本文为杨凤城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2019级博士生暨新博导大会上的发言。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作为导师代表之一发言。现在北京是九月份,是北京一年四季当中气候最好的月份之一;秋天也是颗粒归仓、果实还家的收获季节。

    大家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收获了你们人生最重要的果实之一,进了人民大学,加入了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队伍。

    郭沫若先生讲过很形象的一段话,说人生是分季节的,春夏秋冬。在座的博士生大多是九零后,也有少数是80后,大家的年龄大致说来正处在人生的初夏季节,夏天用郭沫若线上的诗句那就是“炎炎的烈日当头”,同时夏天也是生机盎然的季节,弥漫着热烈。

    我觉得我们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很幸福,应该感恩这个时代、不负这个时代,为什么这么讲?

    我们中国人中华民族在站起来的基础上正处在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可以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信心、有自信为国家的成就而自豪、骄傲。是为第一。第二,国家现在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非常重视,就我自身经历而言,我觉得一个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不是落实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上,那要有物质基础,只有这个国家摆脱贫困,摆脱短缺经济,富起来以后,才可能做到。我印象很深90年代中期的国家提出四个同等重要,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哲学社会科学家同自然社会科学家同等重要等等。人民大学作为一个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的高校这对我们意味什么很清楚,我在中国社科院参加新中国7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会下跟俄罗斯远东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聊天,他们非常感叹,讲俄罗斯现在远东研究所没有经费,到中国来开会需要我们资助他。这是我说的第二层。第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提出要构建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们也是在十八大之后提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强国目标在十八大之后反复重申,我们作为博士生应该为文化强国做出贡献,应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你的色彩贡献,你的一份力量。这是我讲幸运的第三层。

    我们感恩我们幸运,那就要不负这个时代。这样一个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大变革的时代是需要思想也一定能产生思想,需要理论也一定能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理论学术创新极为需要的时代。为我们施展才华提供了机遇,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尤其是博士生应该有一种使命感。我以为大家应该在学识在做人上通过几年的努力迈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新境界,获得自己和他人都能够感觉到的明显进步。具体而言:

    希望同学们在专业上努力做到“高精尖”,能够登上专业珠峰,有“一览众山小”眼界气魄和成就。因为你们是博士生,是最高学历位阶上的人,尤其因为你们是人文社科高地和重镇的人民大学的博士生!你们因此而骄傲,人民大学更希望因你们而骄傲,因你们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优异的学术成就而骄傲!

    作为博士生,应该是一个高度自律和自主的人。“劝君惜取少年时”。博士生的课程少、自主时间多,但你不要有松口气的想法。实际上,四年时间看起来很长,实际上很短,每一届博士生都大有人在毕业时感叹光阴虚度,感叹四年中想读的书没有读与想做的文章没有做。大家一定要惜时如金,绝不可松一口气,要意识到“莫言下岭便无难”“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幻境与实际。尤其是社会科学就是耗时间、看用功与否,然后才是悟性。自主自律这是对你们的首要要求,千万不要松懈。社会科学就是靠耗时间,就是看谁下的功夫大,然后才是你的悟性。颜氏家训有言“钝学累功,不妨精熟”,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个博士生,不再需要也不应该希望导师手把手教导,你怎么能把一个博士生导师降低到你的本科生老师的水平上,怎么能够降到一个你中学老师的水平上,跟你现在讲叙事逻辑,讲文章结构,甚至给你当文字秘书,那不是。你的博士应该是高度自主,无论是读书、写文章,都有高度的自主性,导师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发挥咨询、校正、提供学术负面清单、对话和讨论、最终拍板的作用。

    因为你们是博士,作为一个博士生一定要尽早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一个理想的博士生应该在入学前就是他所攻读的专业方向的专家或准专家了。选题确定的早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就和论文质量。此外,理想的研究方向和选题应该有可持续性,不是“一次性学术消费”,做完博士论文就完了,就得换一个方向,不是。它应该要跟你一生的学术生涯连接起来,理想的情况是管一辈子,不理想的状况至少管半辈子,可持续性很强。

    希望同学们在学问精进的同时,在做人上也能进入一个新阶段新境界。梁启超先生曾有一次在南京一所大学演讲,问诸君进大学干什么?大家回答当然是来求学问做学问的。做什么学问?五花八门。最后梁启超先生讲,你们进大学是来做人的,学做人的。他说的做人包括学问,当更重要的是人格养成和道德境界。别忘了,立德树人、德才兼备一直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人民大学的培养目标“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也突出了德的要求。博士生现在已经成年了,你们不要以为可以在做人道德修养上停步了,一生学习、一生修行,你应该做一个比其他学位,比你学位阶梯低的学生更高的人品,做有君子人格的人,拒绝随波逐流,守正不阿、情操高尚,少一些世俗和琐碎,立志高远、海纳百川。总之,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同学们:上了博士,过上集体生活一定要学会宽容、互助,学会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要讲一个“恕”道。子贡问孔子:可有一言而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尚书中也讲:“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为艰哉”。

    希望同学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搞好团结。希望同学们在学问精进做人上一个台阶同时做一个有情怀有趣味的人、立体的人。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家不妨在读书之余利用休息日出去走走,看一看花花世界,体会一下祖国的好山河。也可以在专业之外培养阅读中华书局竖版书的习惯,听听国粹京剧及昆曲等戏曲,体会一下中国传统的价值追求、审美偏好和特有的幽默感。也不妨多阅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把那些一直想看却未来得及看的文学名著读完,增加文学艺术修养,让你的专业文字多一些文采多一些情趣多一些感染力。也可以听听摇滚,体验一下工业文明中的现代和后现代味道,那种欲望与绝望、那种撕裂与抗争,那愤怒中的一丝幽怨,那兴奋中的一缕惆怅,那种声嘶力竭与铁骨柔情。一言以蔽之,希望博士生培养一种高雅和优雅,培养些健康情趣,做一个有厚度有宽度有温度的人。

    当然短短四年全面做到不可能,没关系,作为一个方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最后,我想借用一首古诗隐喻你们的博士生的学习生活和美好未来: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待到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谢谢大家!

30

2019.09

- 分享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