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32450-欢迎莅临

    我院教师董佳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顺利结项,成果获专家好评

    我院教师董佳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权力视域下民国首都南京的营造政治与现代想象(1927-1937)》,于2014年6月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核,经专家学者鉴定成果良好,圆满结项。课题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对南京城市历史进行了更深入、具体的探讨。内容并非拘泥于单纯的“城市建设”,而是将视角聚焦在城市建设与民国政治、中央政府、相邻地方等外部社会关系,不但注意南京城市自身的内部变化,还把南京放在近代国家和社会变动的外部大背景下考察。其中对南京作为首都的形象,予以特别关注,认为中国近代以前并无今人所说的国家概念,国家这一概念对于中国来说,本来就是近代才有的,本身就是现代化的一个结果。而“首都营造”也是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产物,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央威权体制的遗存和延续,又是国民党政权在构建现代国家过程中刻意制造的政治象征符合。作者还从南京城市建设中的拆房筑路和省市纠纷中,注意研究城市发展与现代社会建构之间的关系,认为南京城市的现代化,不仅表现为摩登都市的拔地而起,也体现在不同政治群体、社会团体的言行举止和各种社会管理体制的建立。在史料搜集与运用上,除运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台湾“国史馆”馆藏档案、报刊外,还配附大量历史图片,使南京城市现代化的复杂与动态过程得到较为形象和立体式的展现,达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鉴定专家认为,相较已有成果,成果的主要特色在于将历史学、政治学、城市规划学和建筑学等各种理论有机融合,特别是权力理论和民族主义理论的运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城市研究从纯技术维度进行讨论的窠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近现代城市史学的研究范畴。其中个别观点可能会引起学界的关注和争鸣,如“一个传统政治中心城市从落后到摩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说明近代以来受西方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沿海商业城市的发展模式并无法涵盖中国所有城市的转型路径。政府仍然是主导绝大多数内陆政治中心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关键角色。”除此之外,成果还对当下全球化浪潮席卷中国,中国城市趋向一体化,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持和发展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以及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中涉及的城市用地与城市拆迁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和社会应用价值。

02

2014.11

- 分享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