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32450-欢迎莅临

    国际学术前沿讲坛系列之“海外学者讲坛”第41期:丝绸之路上的新长征路

    2022年4月12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国际学术前沿讲坛系列之“海外学者讲坛”第41期在线上顺利举行。阿根廷拉努斯国立大学教授古斯塔沃·亚历杭德罗·吉拉多(Gustavo Alejandro Girado)作了题为“丝绸之路上的新长征路”的学术报告。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晓萌教授主持,马慎萧副教授点评。

    01

    吉拉多教授长期关注中国改革开放,25年来潜心研究中国道路并向拉美读者介绍中国发展成果,并于2020年12月获得第十四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吉拉多教授的新作《走进百年大党:探寻技术独立与革新的当代中国》于2021年年底在国内出版。


    聚集“一带一路”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吉拉多教授解读了中国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的路径,阐述了自己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从技术、融资和基础设施的物质层面上看,中国在“一带一路”经济体的双边项目中进行海外投资,建设新制造业中心,加速区域制造业转型。从规范性计划和制度性载体的非物质层面上看,“一带一路”传播了中国标准和价值观。从OBOR (“One Belt, One Road”) 到BRI(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中国元素淡化、一体化前景彰显,“一带一路”传递了共建共享、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价值。中国依靠强大技术能力建设“数字丝绸之路”,促进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在双边和区域合作中推动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性技术、完善价值链。

    吉拉多教授认为,区别于简单的商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渠道,“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走向政治和经济独立的中心轴。中国正在从自己的角度观察世界并试图影响世界,虽然这种影响力非常显著,但是和其地位尚不匹配。聚集建设亚洲人治理的亚洲,“一带一路”诠释的是一种理解全球化的新方式——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向世界展示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可能性。

    02

    在评议和问答环节,马慎萧副教授表示,“新长征路”这个概念使我们着眼于“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涉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更是中国标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此外她还就新冠肺炎疫情下“一带一路”倡议面对哪些新的挑战、阿根廷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对中阿双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与古斯塔沃教授展开交流。

    张晓萌教授就如何从历史和现实理解“一带一路”作总结。她指出,理解丝路精神、向世界传递中国发展经验,一是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二是要坚持携手合作共创繁荣;三是要坚持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此外,中国的发展成就向世界证明,现代化道路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模式,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各国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努力都应受到尊重。

    与会师生还就“一带一路”建设与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故事的世界讲述等问题与吉拉多教授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吉拉多教授以一场视角独特、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让与会师生对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认知。

15

2022.04

- 分享 -
Baidu
sogou